中国律师事务所-律政在线

律师事务所李昌奎判死缓案:李昌奎是被迫自首--网友评李昌奎判死缓案

china2年前208

  李昌奎判死缓案:李昌奎是被迫自首--网友评李昌奎判死缓案 内容提要:7月初,发生在云南省巧家县的一起奸杀少女、找中国律师事务所选定www.law-firm-china.com,好律师优选律师。杀死3岁幼童的恶性案件,因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死缓判决和媒体介入成为舆论的焦点。在新浪微博,“李昌奎奸杀判死缓案”一连数日都出现在关键词榜单上;在天涯论坛,辱骂云南高院和为王家叫屈的帖子甚嚣尘上。前日,云南省高院已开启再审程序。被害人家属在北京聘请药家鑫案原告二审律师王勇为辩护律师。 7月16日,云南高院向被害人家属送达了作出的再审决议书。图为被害人父母王廷礼、陈礼金。

  云南高院近日再审李昌奎案多名当事人证实李家并非“有钱有势”李昌奎是否与受害者恋爱仍存疑

  7月初,发生在云南省巧家县的一起奸杀少女、杀死3岁幼童的恶性案件,因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死缓判决和媒体介入成为舆论的焦点。在新浪微博,“李昌奎奸杀判死缓案”一连数日都出现在关键词榜单上;在天涯论坛,辱骂云南高院和为王家叫屈的帖子甚嚣尘上。前日,云南省高院已开启再审程序。被害人家属在北京聘请药家鑫案原告二审律师王勇为辩护律师。

  记者近日赶赴云南,采访该案的当事人和证人。李昌奎为何“非死不可”?云南省高院的判决是否经得起考验?这是公众舆论的“群体狂欢”还是“为民请命”?

  “不得了了,二哥!李昌奎没有死,(终审)判决书已经下来了,他只判了死缓。”5月上旬,李昌奎案受害者的叔父王海偶然间得知,凶手李昌奎并没有被执行死刑,他心急火燎地将这一消息告诉二哥王廷金和其他家人。

  “这样的罪行都不判死刑,我的两个娃儿死得太冤了!”王家飞的二伯王廷金对记者说。

  事件回放

  调解时发生的杀人案

  事情要回溯到2009年5月16日,离昆明5小时车程的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放牛坪社电厂沟。

  那天中午,受害人王家飞的父母王廷礼、陈礼金、哥哥王家崇,犯罪嫌疑人李昌奎的哥哥李昌国、姐姐李昌芬以及放牛坪社安全员等人正在一棵白杨树下开会,调解前天王、李两家的打架纠纷。王家飞和3岁的弟弟王家红留在二伯王廷金的院子里。

  然而惨剧发生了。2010年7月15日,一审法院昭通中院的判决书上陈述:当天中午12时许,放牛坪社村民周顺清看见了身穿白裤和白鞋的李昌奎回来,独自一人走到王廷金家门口。约半个小时后,周又看见李昌奎从王廷金家跑了出来。

  当时正在进行调解的李、王两家人,也见到了李昌奎。王家崇说,当时李昌奎的脸上、嘴上都有血迹,他对家人说,别和王家闹了,事情已经解决了,就走了。王家崇回家后,发现自己家和二伯家的房门都被锁起,他翻院墙进入王廷金家后,发现正门前有血迹,进入堂屋左边房时,见到王家飞、王家红躺在那里,已经死亡。李昌芬也证实,李昌奎告诉她,王家飞恐怕,说完就走了。4天后,李昌奎向四川省普格县派出所投案自首。

  经法医鉴定,王家飞、王家红均系颅脑损伤伴机械性窒息死亡。案发次日,警方在路边的沙洞里发现了李昌奎遗留的裤子。法院通过对比裤子上的血渍以及王家飞身体上的残留物质,并进行DNA鉴定,认定李昌奎就是杀人的凶手。

  云南高院

  邻里纠纷应“少杀慎杀”

  因为证据充分,找中国律师事务所选定www.law-firm-china.com,好律师优选律师。一审法院认为李昌奎构成故意杀人罪,且“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其罪行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应依法严惩。虽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但依法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所以判处死刑。构成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

  云南省高院在今年3月14日的二审判决书也肯定了原判“认定事实清楚,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

  但在量刑方面,云南省高院却认为原判“量刑失重”。云南省高院称:“李昌奎在犯罪后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属自首;在归案后认罪、悔罪态度好;并赔偿了被害人家属部分经济损失,故李昌奎及其辩护人所提的李昌奎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的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属实予以采纳,李昌奎应当判处死刑,但可以不立即执行。”

  随着网络非议,7月6日,云南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副院长田成有称,最高法院近年来一直提倡“少杀、慎杀”,之所以改判死缓,也是基于最高人民法院曾经有的明确规定: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

  7月15日,记者来到巧家县,就改判及该案中的其他疑点分别向受害人二伯王廷金、证人放牛坪社安全员陈礼朝、证人放牛坪社社长以及该案一审的主审法官张雪峰等人进行了核实。

  积极赔偿?

  李家被迫安葬死者

  王廷金认为,“认罪悔罪态度好”是不可接受的理由。“任何一个罪犯,要判他死刑了,为了活命,他的认罪态度肯定会好。”“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是重要一条。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王廷金说,李家所谓的“积极赔偿”其实不存在。李昌奎作案后,王家曾多次要求李家就善后事宜进行赔偿,但李家拒不理会;直到5月18日,经乡村干部多次做工作,李家仍然以各种借口拒绝承担死者的安葬费用。后经茂租乡调解,要求李昌奎家属拿出5万元安葬受害人,但李昌奎家仍不肯拿出钱来给他们。“他们当时的态度就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王廷金说。

  当时负责调解的工作人员也证实,王廷金所言非虚,“最后以鹦哥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名义,责令李家处理部分财产作为死者的安葬费,李家因此公开变卖钢筋、水泥、砖、羊等财产,合计人民币21838.5元,并由调解委员会转交到王家手中。”该案的另一位证人陈礼朝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一审法官张雪峰告诉记者:“李家在积极赔偿方面做得显然不够,一审时,我们也就民事赔偿部分进行庭外和解,但双方没有谈拢。”另外,一审时,李昌奎被判需另外赔偿受害人亲属死亡赔偿金损失3万元,省高院的终审判决也维持这一民事赔偿金额。可是,王廷金表示:“这笔钱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见到。”

  有钱有势?

  王家人称不清楚

  云南省高院的判决引起部分网友的不满,有网友爆料李家有钱有势,在“”中,主审此案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被人贴上了这样的标签——“非法收受李昌奎家属人民币12.47万元、6箱茅台酒、6条高级香烟等物质,为李昌奎改判死缓。目前此案正不了了之……”

  王廷金反映,李昌奎的父亲李顺祥经常在村民中间吹嘘,家里有钱,但因为李顺祥的三个儿子都长期在外打工,具体他家有多少钱、李昌奎家是否有“很厉害”的亲戚,他都不清楚。

  该案证人陈礼朝称:“我是李昌奎的舅舅,他家穷得很,三个儿子时而打工,时而务农,没有什么钱。”放牛坪社的现任社长周社长说:“李家并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一审法官张雪峰也否认了李昌奎家有钱有势的说法,“他根本没钱,连回来的200元路费都是向西昌老板借的”,一审时王家曾要求李昌奎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金合计38万余元,但考虑到李昌奎的实际支付能力,法院也不可能强迫,“我也劝过原告,人是死定了,你们也不可能要求得太高。”

  是否恋爱?

  死无对证不好说

  李昌奎行凶,他所供述的感情纠纷成为主要犯罪动机。目前唯一肯定的事实是,2007年李昌奎家曾向王家提亲,却遭到了王家的拒绝。拒绝这门亲事的理由,王廷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李昌奎的母亲和王家飞的母亲是堂兄妹,两家联姻属于近亲结婚;另外,王家觉得李家人性格都暴躁易怒,不敢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家。

  但李昌奎和王家飞是否谈过恋爱?“我曾和王家飞谈过,她想在城里找一个条件好一点的人,安个家,不愿意待在偏僻的山村里,因此她不可能跟李昌奎谈过恋爱。”王廷金说。

  一审法官张雪峰表示:“李昌奎所说的处理感情纠纷完全是他一人之辞,现在王家飞已死,死无对证,他们两人有没有谈过恋爱,实在不好说。”

  是否自首?

  一审法官称有被迫因素

  李昌奎自首也是从轻判决理由的一条。事实上,昭通中院也肯定了李昌奎具有自首情节。

  但王家人认为,李的自首是一种被动的自首行为。“公安已经沿途层层设卡,李昌奎根本无路可逃,李昌奎四处借钱、四处讨饭、寸步难行、穷途末路,实在没有机会再逃生,这才投案的。”陈礼朝和放牛坪社周社长也认可了王家的说法。

  一审法官张雪峰认为,李昌奎确实有自首情节,但自首有被迫的因素。同时认定李昌奎的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意极大,虽然自首,不足以从轻处罚。

  网友评李昌奎判死缓案:死刑是遏制恶性犯罪的屏障

   2011-07-18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婧
李昌奎案的改判在公众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不少网友拿李昌奎与药家鑫作比较,让死刑存废的话题再次置于风口浪尖之上。记者发现,此案引发网友热议,各大网站、论坛网民跟贴、留言近一万条,有网民认为,基于尊重生命这一基本的文明方向,死刑废除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网民对废除死刑存有疑虑,认为死刑是社会正义与安全的防线,从历史传统和严峻现实都不允许废除死刑,废除死刑是社会走向文明的结果而非手段,我国当前国情决定了死刑应继续保留。

网友观点1:

中国有4千年死刑历史,公众对死刑的“迷信”根深蒂固

新华网网民“镇守”说,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在中国已经存在数千年。它所蕴含的报应主义,复仇理念,公平理念,以刑为主等传统的法律文化,在中国的法律史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死刑文化的影响下,“杀人抵命”已经成为民间和官方共同认可的“公理”。长期以来,对杀人者和其他罪大恶极者判处死刑,在中国绝大多数公众心目中基本等同于公平的实现,正义的伸张。

网友观点2:

网民普遍担心废除死刑后重大恶性案件责任人得不到有效制裁

央视网网民“圪垯密斯”:在中国,死刑还是遏制恶性犯罪的一道屏障。“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古老的法律基因,毕竟还暗自存活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废除死刑,最令人担心的还不是犯罪率上升的问题,而是那些有钱有势者,一旦有人妨碍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策划谋杀的冲动就会极端强烈,因为成本已经大为降低了。在这个意义上说,废除死刑,就是毁掉了穷苦人最后一道追求公平的心理底线:

受“乱世用重典”的思维影响,死刑被作为“社会正义与安全的防线”

新华网网民“镇守”:世界范围内并没有相关研究能充分证明,死刑的存在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降低犯罪率,但在治安状况不如人意时,民众往往更愿意相信重刑能够威慑阻遏犯罪的思想。台湾成功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李佳玟就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台湾,1996年至1997年间曾发生过数起重大刑事案件,让市民产生了普遍的被害恐惧;加上2000年后台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不安,更加深了普通人面对风险的无力感与挫折感。这个时期,台湾废除死刑运动者对死囚人权的强调,反倒加重了公众对于司法改革并未给予被害人足够关注的不满情绪。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情境下,死刑则被迫成了所有问题的答案──即使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它并非一劳永逸,但死刑起码“象征性地给了社会一个正义与安全的防线:

应该充分考虑到废除死刑后国民是否能承受得起必要的社会成本

新浪网民“微博之维”:我在南非呆过,那里废除了死刑,而司法不公,结果枪杀案件更多、治安更加混乱。腾讯网民“陈永苗”说,云南高院试图摧毁正义感,并且把受害者当作牺牲品,当作“废死运动”的必要牺牲。法律首先要能够带给老百姓好处,人们才能相信它。如果法律不考虑能给老百姓多少东西,就急于索取民众的崇拜,这种法律是社会的枷锁,必被民众所唾弃。只有废死能促进正义的时候,或者与正义兼容的时候,废死才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中国律师事务所-律政在线 http://www.law-firm-china.com/?id=228 转载需授权!

#中国律师